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Be the Best, or the Unique !

要嘛做最好的, 不然就做獨一無二的!
結尾是驚嘆號,不是問號。

獨一無二終究會被模仿,要是做不了最好的,
那就重來,再成為另一個獨一無二的!

Sounds like a plan!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畢業後第一篇

這三年,像被拋到高空中一樣,看到了世界長什麼樣子,覺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想做 與應該做,但終究還是得回到地表,腳還是得踏在土地上,手觸摸得到東西才能真的開始做點事情。

昨天到書店裡閒晃,一走進雜誌區,就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 喔,這就是我接下來要面對/挑戰的。雖然不甚了解,但大概知道幾本雜誌在這個專業領域的狀況,不同雜誌基本上來自同一出版社,而編輯群和內容和業界有很高的重疊,其實就是代表了現代這個專業領域的中堅份子的聲音與意見和影響力。如果你正要投身於這個專業領域,但卻對主流雜誌頻搖頭,是不是有很大的問題?忽然感覺到,原來要打破得這麼多,原來要顛覆的是這麼的根深蒂固,一個滿腹理想抱負的年輕人,有本事搞個天翻地覆嗎?室內設計雜誌每張照片都是剛裝潢好就立刻進場拍攝的樣子,每張照片都沒有人,不知道是在看生活還是在看材料,不知道是要讚嘆造價還是設計;建築雜誌清一色都是新的集合住宅建案-一般小老百姓或年輕人都買不起的房子,跟著房地產走,充其量只是立面的設計有這麼多值得欣賞?對了,照片裡也都不會有人,不能有人;外國設計雜誌不用說,十年來都差不多那個樣子,或許說國內雜誌也是順應著國際潮流,但難道我們不能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然後可能是最近流行,有好幾本台南和台北的旅遊書,打著小清新風格,淺灰色調+小字+消光印刷+偶爾懷舊書法字,偏偏裡頭八成以上都是近兩年才做的新的"文創"商店&民宿,打著城市的名字卻不見城市的裡子,讓我懷疑在台灣做城市品牌難道就是把城市的僅存消費光,然後再歌頌消費性文化;然後,如何加強英文的書一大堆,卻不見討論出國進修的眼界;新書區裡不是生活瑣事撇步就是個人理財之類的...。我實在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沒什麼資格說哪些書或雜誌不好。如果我是外星人,在當期雜誌區看一圈就可以了解這個地方這種生物的文化,而我看到的好像讓我對這個文明興趣缺缺。不過還好我不是外星人,我是這個地方長大的人。我還是滿有鬥志的,也還是滿狂妄的,焦距調對了就都只看到可以好好拼湊利用的優點...。

好像前幾天,俗稱反壟斷法推過初審;前天,政府抵不了輿論,也修改了阻擋境外網站法條的部分內容。雖然政府總是做些蠢事,掌權者也都跟不上時代,或者是像陰謀論者說的被看不到的手拿著刀架脖子逼著傷天害理,但好像總有些小小的事情能稍微激勵人心。這個世界,或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鳥事一堆。總是想著鳥事氣到臉紅脖子粗也不是辦法,找一個自己能做的點,就去做吧。說真的,台灣各種產業裡,還有哪個能在將來的十年在亞洲甚至國際保有一席之地?市場不大,腹地小,資源有限,勞力昂貴,國際身分地位曖昧不明...。昨天碰巧聽到工研院長官在某論壇上講述台灣的優勢與未來,有很多共鳴,甚至包括國內政府單位至做的簡報都醜到不行的刻板印象也再度得到印證。誠如這位長官說的,台灣產業的機會,就在Innovation。不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什麼成就,而是因為我們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不做這塊不行。他們說Innovation,我說design,本質上是一樣的。台灣的機會就在設計,只有設計。高密度整合性的設計,走在生產鏈最前端的設計。再也不能用壓低成本的思維來解套,要創造價值。

昨天又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他在在設計公司裡如何不爽,聊到老闆如何這裡省那裡省,省到最後,把情分都省了,還留得住人嗎?好笑,國外的公司都是在"養人",國內的公司都只想養自己,不知道世界之小,不知道這些不爽的年輕人馬上就是自己的對手,不知道某些年輕人是有備而來外加點叛逆,要來打壞這個已經被打壞的生態  文化 和行情。我就是個rebel,我就是要來打翻這一池壞水的。張大眼睛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