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短評西岸建築展&期待台灣

去看了上海的"西岸2013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幾個建築圈的朋友都去看過了,好評負評都有,但大多都建議我去看看。在一個真的是鳥不生蛋的地方,一個舊廠區改造的展場。展場本身很酷,有大型機械的油泵房和四個儲油槽,的確是我的菜,但展覽本身不怎麼酷。首先,我不知道為什麼當代建築要跟藝術綁在一起展,是不是光展建築怕沒有人潮?(以中國模式來說,人潮是次要,活動激發的討論不重要,搞活動需要的資金贊助與廣告機會才是真顧慮) 台灣也喜歡這樣搞,建築+藝術,設計+藝術,有時候再加一些表演啦手工藝市集啦,然後冠上一個文創頭銜,大雜燴,讓看展的人懷疑策展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他在策什麼東西。BTW,這個西岸雙年展的總策展人是張永和。

把設計與藝術放在一起,可以,因為在天差地別中間的確有個交集,那就是社會觀察,了解,&再現,而藝術的社會觀察/關懷,在這個場子中,無異於其他藝術展覽,感覺就是在緬懷,在鄉愁,在反芻一種已經算不上新的都市情緒;而建築設計的部分,很抱歉,完全沒有社會觀點,這讓建築展品更顯得格格不入。對於大眾來說,看完一旁不知所以然的藝術品後,回過頭來看的,到底是要看看這模型多精美呢?還是要看這圖畫的多有藝術感?反正不會是想告訴我中國近年的都市到底怎麼回事。把藝術與設計放一起展,註定了媚俗的基調,可惜之一。

我其實並沒有期待看到什麼內容,反正就是抱著去看看他們怎麼辦展覽的心態去逛(說逛其實也沒那麼雅致,因為那天冷到爆)。以張永和這樣MIT前系主任和王樹這個普立茲建築獎中國第一人來說,號召力應該是全中國最強了,但即便我不抱任何期待,還是覺得滿失望的。只討論建築部分,因為藝術我不懂,如果這個展的內容是想呈現中國當代建築,而我也確實接收到了展覽所要傳達的意思的話,那我還真得搖搖頭,中國舞台之大,群聚力量之強,卻在這個展場裡顯得內容淺薄無比。把中國新銳建築師與外國明星建築師並列,用幾乎一樣大的空間,意思很明顯,是要把中國的新秀抬到世界舞台上,但為何不乾脆不邀請這些大師 僅僅呈現中國建築師就好呢?把大師放在旁邊,大師本就無須費力氣展示,而相較於在地建築師汲汲營營的布置與圖說,不更顯得這種位階與企圖心差異嗎?想抹去這種比較,反而真正助長了這種高低,可惜之二。

最大讓我不耐的地方,就是我看到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西方來的影子,有的像Rogers,有的像Zaha, 有的像Piano, 有的像日本當代建築師..,要不是我還記得我人在上海,而展版上寫的還是簡體中文,我可能搞不清楚我在看哪個國家的建築展了。建築作品這種東西,我想我真的是越來越沒耐心看了,我對於Object與Eye-candy越來越沒耐性,我看不到這個所謂的中國當代建築,有任何一點對於當代建築或中國的理論或批判,有的都是西方教育訓練下的美感和精神,還有一直以來包裝這個行業的遺世獨立的孤傲感。當然啦,思想這東西急不來,不會是幾年,也不會是十幾年就會有的東西,這是一種文化,需要深耕,需要很長時間內化然後反省,只不過鋪張與虛榮-包括活動想搞大, 包山包海, 拉明星撐場面等等-我認為只會抑制掉成長的機會。成長需要時間,有時甚至需要關起門來好好檢視自己,就像日本因為時代背景的關係,很早就走出自己的風格和都市理論...。一個展,看不到背後的思想,或是背後的思想不過如此,可惜之三。

最後,如果我見到一個大陸觀光客到台灣看了一個什麼當代建築展之後發文感嘆,我可能也不以為然,因為我知道台灣的展很多都很鳥,你一個外地人想以井窺天,區區一個爛展就評斷當代設計,也為免太武斷。對,我可能就是太武斷了,但這個展就是令人失望的。

講回台灣也喜歡搞場面又想發發牢騷,說真的小小一個島,這麼一點點地方蓋那一點點東西,有什麼好展的?有什麼好年年頒建築獎?想學音樂影劇,把獎也頒到中國大陸,你有什麼魅力,人家稀罕嗎?為什麼不好好去挖掘已經在都市裡的文化和特色,去重新講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故事?去放大對設計的闡述,去把真正有活力有思想的族群撈出來,去實踐一點真正切實際的設計,培養負責任的設計心態?台北設計之都,我對妳還真是充滿了鄉愁式的期待,我真心期待這個花錢買來的帽子在三年的時間裡,繼續砸錢,漫天灑種的同時還真能冒出點新芽來。

當然如果有機會,我也絕不想只在無關緊要的地方發牢騷,而是真正貢獻點什麼。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一個新的計畫。

當然,並不是說因為 XD辦了什麼分享或討論,所以改變了什麼,而是XD看到趨勢,看到大浪前的水勢。有沒有XD,反正這些討論都會發生,只不過XD在大家開始熱切討論之前,先用很廉價很陽春的方式起了個頭 (有沒有實質影響就不知道了...)。從"跨領域", "城市與資料", 到"公民創新"。
說真的,要說眼光精準,前瞻性,敢想敢講敢拉人來討論,XD目前為止,在這麼多各式各樣同樣陽春level的社團裡,還真是當之無愧。

現在,base在上海,打算做另外一件事情。XD的context主要還是台灣,也還是會持續運作改良。而新的東西,腳踩在上海,眼光放到全世界,洞察力不會變,小眾無所謂。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