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莫非定律。上海小記

我好像總是去了不想去的地方。不喜歡中國,結果第二年GSD連續兩學期都去了中國。不喜歡上海,結果現在看起來我好像會去上海。不喜歡A公司,結果最後好像又會選A公司。

還是一樣不喜歡中國,不喜歡上海,不喜歡A公司。偏偏我就是去了。

我覺得,會不會是因為越是不喜歡的,會想搞懂它而接近?
也或者,所謂莫非定律,只是忽略那些順意的結果,僅著眼事與願違的部分?

1.
上禮拜因為面試的關係,跑了上海。這是我第三次去了。第一次世博,第二次實習。我一個GSD的朋友S在這邊待了一年多,我問他喜不喜歡上海,其實心理多少希望聽到一些批評,尋求點認同感吧。

「上海不錯阿」他說

「還適應嗎?」

「剛開始需要點時間適應,不過後來就還好。這邊好處是很國際化,容易融入」

S是台灣出生,但是在美國長大唸書的,中文算不錯,但英文還是最舒適。上海的國際化,讓他覺得滿能融入。他說這邊得到世界各地來的資訊還是滿多的,很不錯。我點點頭同意。

我說,我第三次來了,還是很不喜歡這裡。因為他看來還滿喜歡的,所以我也只用很短的話解釋:
"I feel like its a collage of everything... in a very uncomfortable way"

他沒說什麼,也許懂也許不,無所謂。


2.
上午面試結束,突然下雨,我坐在一樓大廳等雨停,忽然看到熟悉的人走過,居然是之前在荷蘭的同事,一個滿要好的韓國人Y。好一陣子沒連絡,印象停留在他跟我說他終於要回韓國跟他女朋友結婚,有機會還可以來台灣拜訪。

喜出望外,居然在這邊碰面。一起吃了午餐,聊了近況。他結婚了,蜜月沒經過台灣,去了一個夏威夷附近的小島。結婚後立刻來了上海工作。在這麼多亞洲城市裡,他履歷也只投了上海。話題中,我也問了他,喜不喜歡上海。他說滿喜歡的。除了他完全不會中文、公司也只有她一個韓國人、有時候別人會跟他講中文之外。不過這次我沒提我不喜歡上海了。久不見的朋友意外相聚的場合上,批評一個城市好像滿不對Tone的。

或許對這些"Foreigner"來說,上海不過就是個異鄉之地。就像紐約、荷蘭、巴黎、米蘭,對我來說,我都喜歡。或許完全無關的時候我就純粹欣賞它的美好,而不甚美好的就成了「刺激」或「有趣」。

或許我就是背負了一些台灣與中國的矛盾和不舒坦,所以總看不順眼。總是一些荒謬的景象特別讓我不舒服:機場和公共場合的宣傳影片、標語、「中国台湾」、「祖国」來「祖国」去的...,其他就是看不慣赤裸裸的將貧富差距攤在大街上、有錢人與窮人live so close yet so far、生活水準參差、公共衛生差、總見黃膚小妞貼著白人老外...等等。

雖然有些問題台灣也有。好吧,或許我就是擺脫不了一些意識型態。
但,我真的不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